前期准备:组织成立认证工作小组,制定认证计划,开展相关培训,了解 ISO 14001 标准要求和认证流程。同时,对组织的环境管理现状进行初步评估,确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。
建立体系:根据 ISO 14001 标准要求,结合组织实际情况,建立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,包括编写环境管理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等文件,明确环境管理的职责、流程和要求。
体系运行:按照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,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实施,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。在运行过程中,不断收集和分析环境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,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。
内部审核:组织定期进行内部审核,检查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组织自身的规定,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。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,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,跟踪验证其有效性。
管理评审: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定期组织管理评审,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,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、内部审核结果、相关方的意见等因素,确定体系的持续适宜性、充分性和有效性,提出改进方向和决策。
认证申请: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且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后,认为符合认证条件,可向经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,提交相关申请材料,如环境管理手册、程序文件、环境因素清单、重要环境因素清单、环境目标和指标等。
现场审核:认证机构收到申请后,安排审核组对组织进行现场审核。审核组通过查阅文件和记录、观察现场、与员工交谈等方式,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,包括体系的策划、实施、运行、监测和改进等方面,确定是否符合 ISO 14001 标准要求。
不符合项整改:如果现场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,组织应按照审核组的要求,制定并实施整改计划,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。认证机构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,确保不符合项得到有效纠正。
认证决定:认证机构根据现场审核结果和不符合项整改情况,做出是否颁发认证证书的决定。如果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,且不符合项已得到有效整改,认证机构将颁发 ISO 14001 认证证书。